生产经营单位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可能产生或形成的粉尘、毒物、噪音、化学等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长期接触这些危害因素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做好职业危害辨识,定期进行风险评价,严格管控职业危害风险,坚持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运作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统、细致地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职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各种危害的预防机制、方案和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标。
职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和内容:
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辨识
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2、作业场所职业风险评价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导致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严重程度的评估;确定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通过评价寻求最小的事故率、最小的损失和最佳的安全投资效益;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控制
根据职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成果,建立健全各种职业危害的预防机制、方案和措施。力争把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
职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2、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
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要求和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三、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高度重视,避免进入下列认识误区:
其一:认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种政府部门强制性要求,而执行了不完善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难以获得预计的风险控制效果,风险级别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且,生产经营单位在此问题上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其二:职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可能会过高估计自己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忽视自己作业范围内存在的风险,认为尚未构成伤害的风险是一种可承受风险。
为了做好职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及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能力,如条件允许,可请外部人员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只要有可能,培训一些小组来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发动全员参与,鼓励他们主动提供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需的信息,就特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发表意见。在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中,需要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给予配合和指导,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
下一篇: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