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可以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十分渺小却必不可少的基础工艺性行业,33.8%的电镀企业分布在机械制造、印染业,20.2%在轻工业,5%-10%在电子行业,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据粗略估计,全国现有16000家电镀生产厂,行业职工总数超过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3亿㎡电镀面积生产能力。
常规电镀属传统加工工艺,易于土法上马,因此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工艺和设备简单,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属高毒高污行业。据统计,本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包括4亿吨含重金属废水、5000吨固体废物和3000亿立方米酸性气体。环保治理压力大,职业病发生频率高,职业健康保障体系普遍被忽视。
目前,在这个行业中,少数外资、合资企业和正规专业化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装备精良,在三废治理、节能减排、职业危害防治、循环再利用等项工作上能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在使用许多过时的技术和设备,大量的生产线为半机械化,一些甚至为手工操作。厂房破旧,设备简陋,地面污水横流,车间烟雾弥漫、气味刺鼻,据有关资料记载:镀铬车间空气样品超标率为16.7%,而大多数企业在新建、扩建和改建上并未执行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健康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更不知道要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有的不法业主甚至不为劳动者提供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带有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和无序,构成了电镀行业普遍特性。
一、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的作用
1、基本工序
(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乾燥——下挂——检验包装
二、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及易引发的职业病
1、电镀常用化学物质:
⑴、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⑵、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的气体和酸(碱)雾形式存在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吸入后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闷、咽喉鼻腔充血、鼻中隔溃疡穿孔、喉痉挛、咽部糜烂溃疡、支气管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肺炎、肺水肿等症状。体外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过敏、眼角膜穿孔。
⑶、锌、铜、镍、铬酸盐等金属盐类:吸入气雾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穿孔、鼻溃疡、皮肤接触后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湿疹。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中毒如:气急、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腹泻、腹绞痛、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铬盐还是致癌物质。
2、粉尘:电镀粉尘主要产生源为抛光、打磨、喷砂、等工序。主要是造成矽肺病的潜在危害。
3、温度因素:人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件下进行劳动,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代谢平衡紊乱、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心脏负担增加,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都有损害,导致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工作效率下降、动作协调性差、易发生误操作,也易于发生中暑事故。
4、噪声和振动因素: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中工作,听力器官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消化、心血管等诸系统发生由生理反应到病理改变的病变。主要反应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振动因素在电镀行业中出现的情况不多见。
三、电镀行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
1、厂区平面布置措施
⑴、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设置,且保持安全距离。
⑵、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相对分离布置。
⑶、含氰镀槽应与酸性物质保持安全距离,或有效隔离。
⑷、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和居民区,宜靠近使用场所。
⑸、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与周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2、防毒对策措施
⑴、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谨,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⑵、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
⑶、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采用低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
⑷、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接触。
⑸、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
⑹、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
⑺、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如严硝酸异戊酯。
3、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和防护用品的配备
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腐蚀品、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水鞋、呼吸器和防护服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⑵、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加强通风外,还可采取屋顶喷淋降温、提供防暑清凉饮料和药品,并注意防暑知识和临时急救方法的教育。
⑶、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布局,尽量隔离布置。
⑷、抛光、拉丝和喷砂等岗位应强制通风。
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对电镀企业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考核、接触危害职工健康监护、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设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条件、履行职业危害申报等六项整治措施,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是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履行职业健康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健康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权益。
二是健全职业健康培训制度和落实告知义务。
三是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内容必须充实,具有针对性,并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和政策规定。
四是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规定,醒目规范地设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志和标识。
五是建立职业危害告知和确认制度。企业应当将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职业病待遇等制作成格式化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并经该岗位操作人员本人签名确认,作为职业安全健康三级教育内容,同时与单位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签订劳动安全健康专项集体合同,保障职工劳动安全权利。
六是建立职业健康体检报告送阅确认制度。保证当事人的职业健康知情权,体检报告经其本人签字后,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七是监督企业改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提高防护效果。要求企业填报《职业健康情况自检表》,对造成职业病及职业危害超标原因、已经造成的后果、目前采取的措施、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目前取得的效果及最终预期的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检查。要在防护设施、设备、器材和用品上加大投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物品替换高毒物品作业,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浓度(或强度)符合职业健康接触限值的规定。
八是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严格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对严重职业危害因素的自我检测条件和能力。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监测结果,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并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将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的检测、评价结果,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九是落实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应对需实施针对性职业健康体检(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的人员进行梳理,制定、落实职业健康体检计划,明确体检对象及岗位职业危害物质名称、实施的针对性职业健康体检内容、有资质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落实时间等内容;在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指导下,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对在体检中发现体征异常的员工,必须由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实施医治,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保证其应有的康复治疗待遇,帮助恢复健康;对体检结果应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载入企业职业健康档案。
最后是监督企业履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义务。要求各电镀企业,对本单位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进行全面辨识,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
电镀生产企业属高毒高污行业,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大,是职业病多发的企业,只要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加强电镀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用工环境而努力。
下一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自律守则》